文 / 彭锋
美学家、批评家、策展人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


棉花的作品一如既往地讴歌生命,向往美好,童贞而神秘,深邃而热情。棉花几乎是依据自己的本能进行创作,没有来自观念、技法、风格等方面的考虑的干扰,只有对生命感受的真诚倾述。棉花将她的倾述,提炼为相互缠绕的形式语言,如花,似波,充满有节奏的律动。

康德在他的美学中区分了自由美和依存美,前者源于形式,后者依赖概念。棉花作品的美,更接近于自由美,美感源于作品的色彩和线条。不过,作品的色彩渲染出来的整体气氛,似乎暗示有某种超出形式之外的东西,一种神秘的,形而上的气息。这种神秘的,形而上的气息,源于生命本身的神奇。

棉花还创作了装置作品《踏歌》,将观众从现代的城市丛林拉回到农耕的乡村,去直观地体会生命的孕育和繁衍。我们期待棉花的展览,能够唤起观众的生命意识,去尊重生命,热爱生命,体验生命的亲切与神奇,让架空的城市生活接上地气。

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,没有什么比学会好好生活更有用的了。如果大家觉得维特根斯坦的哲学有些艰深,通过观看棉花的作品或许可以获得同样的领悟。

2018年4月于深圳